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四周年特辑 | 武大通识教育2020大事记

发布时间 :2021/01/05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2016年12月26日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正式成立


标志着武大通识2.0升级为3.0


不平凡的2020年就要过去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已经成立四周年


让我们来回顾


2020年武大通识教育的六件大事


01 线上求索:

抗疫教学各显神通


undefined

受疫情影响,2019-2020春季学期学生无法正常返校,为确保学校本科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切实做到“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通识教育中心根据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课表,按照与实体教室一一对应的方式建立网络虚拟课堂,基础通识课主讲教师严格按照课表进行网络授课,虚拟课堂教学分为MOOC视频播放和现场互动研讨两部分进行。

undefined

undefined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两大导引团队的老师们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线上课程的进行使得大班老师主讲人的身份发生了转变,老师们需要提前了解慕课视频的内容与自己授课思路的异同,成为组织讨论、答疑的“主持人”;需要进行班级管理,当好组织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班主任”;还需要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文字、视频等材料提前发给学生,成为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的“营养师”,老师们付出了更甚于平时的心力。

undefined

作为两大导引课程授课重要一环的助教们同样克服了诸多挑战,为课程顺利进行做出了许多努力。为了解决开学没有纸质教材的问题,助教们核对课本摘选的部分将十二本经典的电子书版本进行了删减做成文档传到课程群里,在有限条件下,帮助同学们进行最好的学习。为了帮助老师找最好使用的一款授课平台,助教们在开始上课之前将学习通、腾讯会议、QQ直播间、钉钉、微助教等各种软件全部尝试了一遍。

undefined


                     

线上小班研讨也形式丰富,同学和老师们通过自制视频、线上辩论赛、PPT展示和艺术呈现等各种形式积极互动。《中国教育报》长篇报道武汉大学抗疫时期的导引课教学。

undefined


02 通识讲堂:

疫情时期更显人文关怀

undefined

         

在全民抗疫、全球抗疫的特殊时期,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推出“通识教育大讲堂•抗疫之思”系列云讲座,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抗击疫情”这一主题,从雷神山“战疫”故事(点击跳转)、疫情下的世界秩序变化与中国美关系前景(点击跳转)、人类研究病毒的历程(点击跳转)以及新冠疫情下的政治哲学反思(点击跳转)等视角进行多维度解读。

undefined

博雅沙龙定期邀请海内外知名人士和校内从事通识教育的老师,为武汉大学师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以研读中外经典、研讨博雅理论、探索大学通识教育的多条路径,是武大通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博雅沙龙以线上方式共计举办15场次,在腾讯会议、哔哩哔哩和抖音多平台直播,观看人数超千余人

undefined

undefined

03 固本强基

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


undefined


                     

9月25日下午3:00,武汉大学第四届通识教育研讨会于工学部大学生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报告厅召开,“武大通识3.0”课程教师及第四批“武大通识3.0”课程申报的老师们参加了该会议。

undefined

李建中老师在会议上介绍,武大通识3.0从通识文化、通识课程、通识课堂和通识管理四个层面立体展开,目前“2-2-3-4-5”计划也在顺利推进之中,即:

“2”——启动“双百工程”:做100本通识教材和100本经典导引

“2”——两大导引团队进行第二季集体备课,增强课程内容的多样性

“3”——进行《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的第三版修订

“4”——开启第四次课程申报,通过课程的准入和淘汰机制来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优质的通识课程,目前,武大通识3.0已有430门课程

undefined

“5”——将于2021年3月20日召开第五届通识教育联盟年会,与各高校老师交流,致力于打造多样化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undefined


           
2020年6月18日晚7点,《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教师团队在腾讯会议平台线上共同召开集体会议,进行课程总结、评价和经验分享。                                         这也是通识教育中心两大导引课程老师第一次集体会议,会议由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彭华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桑建平老师、哲学学院副教授廖璨璨老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昱老师和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老师分别进行了分享。                                        
       

             

           

undefined


               

《礼记 · 学记》有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两大导引课程团队的线上经验交流,对于武大通识教育而言,既是一场”博喻“,更是一次新的启航。

     

04 集体备课:

导引团队再次养气赋能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020年8月28日下午3点,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团队第二季备课活动启动仪式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哲学学院教授苏德超老师向课程团队介绍了第二季集体备课的形式——校内老师说课和校外老师专题讲座相结合。

undefined

由杨云飞、余婉卉、刘春阳等12位校内老师与詹文杰、徐松岩等校外教师对《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教材所涉及的《论语》《庄子》《坛经》《史记》《文心雕龙》《红楼梦》《历史》《斐多》《审美教育书简》《论法的精神》《正义论》《国富论》等12部经典原著进行重新解读。

05 硕果累累:

优秀论文和大讲堂实录结集出版


2020年11月12日下午两点,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优秀作品品读会在这里举行。2018至2020年,两年的基础通识课程学习已经全部结束,每学年的课程结束之后,通识教育中心都会在老师推荐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择优选出基础通识课程优秀论文,集结出版,这些优秀论文是同学们对课程所选中外经典深度阅读、深度思考的理论结晶和思想火花,既是对学校通识教育事业发展的优秀成果展示,更是对同学们付出努力的肯定与鼓励。


                 

undefined




本次出版的是2018-2019学年的优秀学生论文作品集,书名为《何以成人,何以知天: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优秀作品集》,韩进书记亲自为作品集作序,作品集中的作品都经过了千挑万选,首先由小班老师推荐,接下来分别经课程组初评、校外专家复评、编委会终审,最终经过多次查重,从15000余篇文章中选出了107篇,真正可以说是“百里挑一”。目前2019级同学的第二辑作品集《博雅:中西之间》也已经评选完毕,正在编辑之中。《长江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进行专门报道——“贯通古今、中外、文理,跨越学科区隔,伸展思想之翼……两大导引课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了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已经举办二十八场,前十五场嘉宾演讲实录已经出版,题为《经典·科学·人生:通识教育大讲堂(第一辑)》。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指出:“从《经典·科学·人生:通识教育大讲堂(第一辑)》中,可以看出武大通识教育的厚重积淀和文化特色;从李建中教授主编的《何以成人,何以知天: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优秀作品集(人文卷)》,更能见出《导引》课程的显著成效。”

undefined

06 打造金课:

16门通识课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undefined

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认定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武汉大学共75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


                     

武汉大学有16门通识课程入选,其中基础通识课1门:《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核心通识课3门:《哲学核心问题》、《宇宙新概念》、《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一般通识课12门:《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佛教文化》、《方言与中国文化》、《东方电影》、《文学欣赏与批评》、《简明世界史(一)》、《信息素养与实践》、《科技与考古》、《数字图像处理技巧》、《急救常识》、《环境变迁与人类生育力改变》与《营养学》。

 

2021

武大通识教育中心将继续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