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通识快讯 | 人文导引团队期末总结 探讨8+8模式下的小班研讨

发布时间 :2019/12/24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2019年12月19日下午,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团队新春茶话会暨学期总结大会在文理学部第六教学楼308教室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历史学院教授潘迎春老师主持,《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团队30余名大班授课教师和部分小班指导教师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上发放了通识教育中心制作的主题台历。

通识教育主题台历


“本学期我们尝试八次讲课八次小班讨论的‘8+8模式’,这对《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组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潘老师表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每个老师应该都有自己的一些体会,所以本次会议邀请了4位老师分享自己在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中的一些经验,希望与会的老师能有所收获。

潘迎春老师主持会议


来自历史学院的吴兆丰老师以“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如何与学生近距离互动”为主题展开发言,他表示,和学生之间的“近距离”可以理解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物理、地理上的“近”,具体表现为教师上课时站在走道里,或者是站在教室里人多的区域,“老师不应该高居庙堂之上,让学生显得在很远的江湖。”吴老师如是说。第二个层面是《论语》里的“能近取譬”,吴兆丰老师解释道:“‘能近取譬’在我看来是日常生活中的同理心,在讲课的时候我们需要想学生所想,讨论一些学生也会感兴趣的话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近”似乎不易表达与理解,即所谓的“技进乎艺,艺进乎道”,这使通识课堂教育达到了一种艺术的状态。

吴兆丰老师发言


接下来,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张晶老师分享了本学期她“打通中西”课程教授中的体会。张老师表示,一学期授课结束以后,她主要有以下五点心得体会,首先是通识教育中心是一个有远见、有学识、有情怀的大集体,有很多老师奉献其中,愿意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第二点,从教学内容来看,“打通中西”这一课程内容将中西对照,内容更完整,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对教学者本身也是一个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接受挑战,迎难而上,成就更好的自己。”这也是张老师的第三点体会;第四是大班老师、小班老师、助教和同学需要全程参与,团队达成了很好的合作,有问题及时解决改进,各司其职;最后,张老师表示教学是一个真诚交流的过程,师生双方在这一过程中都获益良多

张晶老师发言


随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周可老师以自己带的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班如何组织小班研讨为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周可老师表示本学期的小班研讨主要采用了学术会议、PPT呈现、学生艺术表演和学术辩论赛这四种方式,周老师认为,学期的小班研讨最大的收获就是做到了让学生从部分到全员参与,他用“渐入佳境”四字来形容学生们在小班研讨中的表现


周可老师发言


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辅导员赵一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以“知行合一,构建安全、自信、自主的课堂环境”为主题的经验分享,赵一君老师以苏格拉底、孔子、亚里士多德对教育的概念开场,她认为,小班讨论的任务主要在于以下两点:一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小班讨论的难点在哪里呢?赵老师表示,第一在于学生的内驱力不足,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与真实世界的联系,看不到学习的效果;第二是参与度问题,之前的应试教育是为了少数优秀学生设立的,很多同学害怕失败,害怕讲错话,害怕别人笑话。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赵老师以“知行合一”为中心点,从课堂的人际关系、个人的自我效能、团队的自主空间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设置了PPT展示、情景剧表演、“君子人格养成”方案设计、课程推荐的音频制作、走出校园给中学生讲课等一系列作业,从“知”和“行”两个方面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除了小班研讨的多样形式,在课堂过程中,赵老师也很注重团队氛围的建设,通过小游戏设置、营造分享的氛围、提出建设性反馈意见等措施,让小班课堂真正活起来。最后,赵老师总结道,本学期的小班研讨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学生和老师进行良性互动的过程。

赵一君老师发言


教师代表发言之后,助教代表张楠总结了小班研讨的经验与不足。张楠认为,好的小班研讨题需要做到:内容确定、形式丰富、有讨论性和安排得当这四点。助教在小班研讨的过程中也应该与老师积极的沟通,二者达成良性互动,成为类似“郭德纲与于谦”的伙伴关系。针对“学生看书不够”的问题,张楠希望大班的老师能够在课上多互动,多问问题,在小班研讨时,凡是发现学生看书不足的地方,都直接指出来。


张楠同学发言


最后,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李建中老师做总结发言。李老师表示,经过所有老师和助教的努力,这一年以来两大导引课取得了非常令人骄傲的成绩,老师们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进来,从无到有,这是很令人感动的事情。但是小班研讨这一形式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首先,教师是小班研讨中重要的一环,小班研讨的质量与老师是否负责是息息相关的。其次,大班老师和助教的沟通一定要有效,形成闭环,任务布置之后要及时检查完成的质量。

李建中老师总结发言


紧接着,李建中老师提出了三个改进小班研讨质量的想法。第一是成立专门团队,将题库变得更加完整规范,第二是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可以考虑主题午餐会的形式针对某个话题进行专门的讨论,三是加强对助教的培训,让助教帮助老师共同建设好小班课堂。


会议现场


最后,李老师表达了对导引课老师的美好祝愿,希望下学期老师们能够将导引课程越讲越好。至此,《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团队新春茶话会暨学期总结大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