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通识快讯 | 生命、学习、博雅——小班研讨走出校园

发布时间 :2019/12/17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

2019年12月12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赵一君老师和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徐广淼老师带领《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中法学院19级2班的两个小班前往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交流分享,让大学生走上讲台,现场授课。在此次分享中,同学们一共走进了七个初中班级,这是作为导引课小班研讨走出校园的一次有益尝试。


此次小班研讨的主题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怎样激发对生命的热爱;怎样激发学习的动力;怎样成为博雅君子和合格公民。每个小组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与附中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undefined  


第一小班


 

1小班第一小组从寻找生命的依托这一话题展开,强调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中充满美好的风景,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回忆并分享生活中值得记忆的人和事。对于初中同学,小组成员曾珈琪和张梦璇建议他们定下明确的目标,确立更高的追求,寻找自己热爱的事物,以充实自己的一生。在学习的话题上,黄壹重点论述了学习机会的宝贵和学习知识带来的满足,以问答的形式和附中同学一起探讨“为什么而学”。课堂最后,李睿琪指出,必须懂得博雅,方能成为博雅君子,他们也向附中同学详细讲解了自己对于“博雅”和“君子”的认识。

undefined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对于这个问题,1小班第二小组的柯文淇和王诗雯首先对生命的价值进行了一个概括:“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以及是否活得充实而精彩。”紧接着,现场的同学们对“生而为人,必须要做的三件有意义的事情”进行了讨论,有同学想要环游世界,有同学从身边父母的角度出发,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理解父母,还有同学认为,在广阔的大草原上骑马也是极为有意义的事情。柯文淇总结到,当你开始对“怎样热爱生命”“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开始思考时,你就已经“迈出了热爱生命的第一步”。


在对生命的价值进行了初步讨论后,张惟帜结合自身经历,从激发学习动力、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确立学习目标、建立固定的学习计划、借助老师和家长的外力督促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学习”这个问题。

undefined

针对“博雅君子和合格公民”这个话题,周乐怡首先提出,合格的公民“要有正确的思想,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对人民有益的事业上,还应该摆正心态”。现场的同学们也针对“怎样的人才是博雅君子”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我们的理解可以是,学识渊博、品行端正的人才能被成为博雅君子。”周乐怡总结道。她表示,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可以从自己做起,认真学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拓展知识面、夯实基础、开拓视野,努力向“博雅君子”的目标靠拢。

undefined

1小班第三小组用游戏展开课堂。画一条线来描述一生,其中的高低起伏代表自己的情绪,附中同学想象了自己一生中可能的经历。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后,小组成员赵可指出,生命的宝贵之处在于其深度和广度,生命线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每一笔都由自己涂画


许鹏博随后结合自己从零开始学习排球的经历,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目标、伙伴和兴趣都是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而通过和同学们讨论“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第三小组串联三个主题,他们提出,要通过学习来获得渊博的学识,热爱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以培养端正的品德,最终成为一个博雅的君子。最后的提问环节中,附中同学提出“人可不可以不学习”这一问题,小组成员则为他们阐述了“饼干罐悖论”,为他们的思考指出一个方向。

在1小班第四小组的课堂上,车英姿、高新辉等同学通过憋气的小游戏来说明生命的脆弱,课堂气氛迅速活跃。他们随后用明星名人的例子来号召同学们热爱生命,将热爱化作行动,用行动来书写自己的一生


学习是第四小组讲课的重点,高新辉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并指出在学生时代之后的自主学习同样非常重要,学习应当是贯穿人一生的过程。第四小组还分享了一段高考加油视频,希望能激发同学们对高校生活的向往。而以快问快答的形式,第四小组详细介绍了博雅君子和合格公民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在附中同学们的掌声中,他们的课堂分享告一段落。


第四小班


4小班第一小组成员李奥、杨炳坤等同学将讲课的重点聚焦在“如何成为博雅君子和合格公民”上。他们以分小组回答问题积分的方式来组织课堂,得到同学们热烈的回应。李奥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谜底给出了一组灯谜,通过抢答赛的方式让课堂迅速“升温”。借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话题,涂奕斐引入主题,即“怎样才算是博雅君子”。


课堂上,第一小组强调了“包容”这一品格,它不仅要求学识的广博,还要求思想开放、兼容并包。第一小组在此环节还准备了自省小纸条,引导同学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以及在生活中对于矛盾的处理方法。而关于“如何成为合格公民”这一话题,杨炳坤带领同学做了几道判断题。“雷锋、蔡徐坤、蝙蝠侠、一拳超人……他们是否是合格的公民?”,在同学的讨论中,小组给出了合格公民在法律上的定义。


随后,龚传玉玺为同学们重点阐述了“法制”“公民自觉”和“权利意识”这几个概念。在提问环节,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己对于“公民”概念的疑惑,对“在飞机上出生的小孩是什么国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undefined

4小班成员王晓龙、陈玉华等同学带着精心准备的视频和课件走进了初二(4)班的课堂,陈玉华同学以“对武大的第一印象”为开场,让现场气氛迅速活跃了起来。在一个对武大学子的街采视频过后,他总结道:“我们应该早些确立自己的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接着王晓龙以自己初中三年的学习经历告诉现场的同学们:“学习成绩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我们应该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最后,他们把《论语》里的内容与学习、成人结合,从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步伐、课后将知识学深悟透形成体系、时时注意温习以及善于思考和提问、懂得换位思考这几个方面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做人提出了建议。

undefined  

4小班最后一组成员吴灿彬以“通向博学的三步”为主题,为初二(3)班的初二学生带来了一场内涵深厚的演讲,对大家关心的种种生活上的问题,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分析了背后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不同学科知识能够给大家提供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他表示,大家都应该去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需要去探索自己想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博学在成长过程中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即便是在原始社会,最博学的祭司都会被尊敬。博学要建立在真正的科学精神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要追求的是用批判、理性、开放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吴灿彬的授课内容深受好评,课后还有许多同学留下来对课程中提到的“薛定谔的猫”“微观经济学”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所思·所悟·所感


 

课后,赵一君老师和徐广淼老师带着所有参与此次课程的同学进行了总结,赵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仔细思考“此次授课和预期是否相同”“从此次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内容”等问题。徐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关注三个主题之间的联系,她认为“热爱生命”“学习动力”和“博雅君子”其实是一个联系紧密且层层递进的追求,只有找到三个问题一以贯之的核心才能将教与学的双方维系在同一层面对话

1小班的指导老师徐广淼认为,关于“生命”“学习”“博雅”等主题词,人的一生中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理解,大一学生经历了一个学期的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的学习,对于以上主题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还处于释放天性的阶段的初中生,对于“生命、求知、博雅”之类的话题也有自己的好奇和热情。这一次现场授课,既是对初中同学的启发也是对大学同学的锻炼。徐老师表示,从课堂游戏的设置、内容与表达的完整度与精彩度、控场能力以及学生对三个主题的串联来看,这一次小班研讨的完成度很好。小班研讨的过程中学生也暴露出一些思维与表达中的固有问题,但这也给了学生及时调整自身问题的契机,“小班研讨就是在学与思、研与辨、表达与讨论中满足学生的‘获得感’。”徐老师说。

undefined

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宁慧敏老师也对同学们的表现大加赞赏。她说,附中各个年级的老师都认为,武汉大学的本科生只要站在讲台上对于附中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榜样,而关于生命、学习和博雅等方面的讨论,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有益的。宁老师希望开展类似的系列性的活动,在附中和武汉大学间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让附中同学有更多机会与高校同学交流。


助教刘纯友则表示,尽管研讨课堂未能尽善尽美,但同学们选择“陌生”的勇气是非常宝贵的,他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保有这份初心,有意识地与“轻易”保持距离,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据同学们课后的反馈,这一次形式新颖的小班研讨不仅令他们感受到初中同学的活泼热情,也让他们学习到与人沟通交流的艺术,加深了自己对人文导引课程的理解。“感受到老师备课以及上课的不容易。初中生的世界很有活力,可惜随着长大我们慢慢失去了一些很可贵的品质,也向他们学习一些东西!”王诗雯同学感叹道。

此次小班授课走出校外活动的主策划赵一君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她对于同学们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展现出的知识底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控场能力表示了称赞,她认为“小班讨论其实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愿意花这么多时间走进初中课堂,老师也会没有动力。”赵一君老师最后总结道:“此次课程的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个方面就是与实践结合,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